VOGUETOP第一时尚-阅时尚 悦生活

VOGUETOP第一时尚-阅时尚 悦生活

不如养条狗吧

2018-06-30 来源:凤凰读书 编辑:方闲海
摘要: 不如养条狗吧

 

凤凰网读书·方闲海专栏

|“动物和主人”系列

|对于人来说,有一种流行的社会学观点——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这观点并不见得可靠。但一个人只要养上一条狗,就能把自己轻易地转换成一个“主人”的角色,却是千真万确的。这或许才是一把理解狗性和人性如何通融的钥匙。

 

我的狗和它的第一个主人

方闲海
 

中午,我在电脑屏幕前盯了一会儿微博上的几张血淋淋的新闻图片。桂林兴安一位七十岁老人路过一户人家时,遭到一条家养比特犬的攻击,图片显示老人的手腕至肘关节肌肉被撕咬吃掉,露出骨头和筋,惨不忍睹,而那条比特犬满嘴鲜血。在警方已介入调查时,狗主人暂未作出赔偿。

比特犬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烈性犬。作为家犬,在法律上若许可,我以为几乎类同于合法地拥有枪支。因为这类家犬在私人的自卫功能上,是相似的。主人也可能像使用枪支一样不小心走火。美国佛吉尼亚州农村就出现过比特犬咬死主人的事件。警方发现时,主人尸体躺在树林中,正被她的那两条比特犬啃咬。

提到狗就会涉及主人。如何从生命的角度来界定人的“主人”之属性?无疑也是一个历史问题。从历史上观察,“主人”作为供养和控制者,其对象主要是动物、奴隶以及仆人。

动物和主人的深层关系,是一种生存方式,自然连接到了人和人的关系。许多人类之间的争议和纠纷都因动物而起。

在现代文明里,许多动物作为一种具有灵性的特殊财产而依旧被“主人”支配着,也依旧出没于可供买卖的商品行列里。跟家养动物不同,现代野生动物的主人往往是“国家”。野生动物的生存处境在历史演变中却每况愈下。或许有局部改善。动物保护组织应运而生。动物保护组织其实是建立在现代人道主义发展和自然环境恶化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结构衍生品。它实质是人的视角,而不是动物或神的视角。

大概在十岁左右,我第一次成为狗主人。“成为”是一个关键词,这个词足以支撑起我个人的“事件”——拥有“主人”的新身份。

跟许多人一样,我从小也有养狗的欲望。这欲望里包含盲目的占有欲、接收水汪汪的狗眼里所反射的怜悯信息。最重要的,是感受垂直而下的控制欲所能释放出来的无穷快乐,甚至因惩罚或施虐的可能而带来。若说寂寞而需要一只狗陪伴的理由,似一种人生终点的回声,对于一个沉浸于当下感受的小孩来说,绝不可能听得见。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终于拥有了一条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杂交土狗,短腿,一团团黑白相间的毛色,肥嘟嘟的,像一只大熊猫,因此惹人爱。我称它是熊猫狗。

当喜爱一种动物时,人们往往喜欢叠加另一种动物的可爱形象。最为夸张的是,我曾听一位朋友说起过,她爱自己的狗是因为那狗的脸型和眼神都像她的初恋男友。人类有在人和动物之间寻找长相以及行为模式等相似性的癖好,也不奇怪。不同动物注入自身的精神,譬如狗,忠诚。“你是条狗”、“你连狗都不如”,这句中国老话的侮辱性缘由大抵出自于此。

遗憾的是,作为狗主人,当年我并没有将狗取名为“大熊猫”。我已经至少有二十年没有认真回忆起它了。像是在故意逃避,我甚至忘了它是否有一个真正的名字。命名事物,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犹如狗处处撒尿宣示领地。命名是创造。命名,也是当主人的快感之一。但我的狗,肯定有一个名字的,否则我如何不断地使唤它呢?当它的尾巴左右摇晃,像反复擦拭着隐匿于空气中的一面玻璃板上的灰尘。这让我产生条件反射。我必须接受这一份讨好或热情。对于人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回应和礼貌。人和狗需要建立基本的伦理,尽管在韩国等地另当别论。

动物能让你感同身受于生命体的活跃和衰竭。我的艺术家朋友向京多年养狗,她曾对我说起过,养狗是伤心事,因为狗总会先你而走。其实在这样一个最普遍的情感模式里,所揭示的却是主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共情意识。这是基于理解生命体的时间线性所滋生的人类悲观主义。

当我们站到一条家犬的立场上,透过狗眼看世界,或许只是面对了一块巨大的闪烁着无数雪花的电子屏幕,什么内容都没有,人的情感冷静得如同对狗发出的每一道指令。主人,对于狗的意识,意味着从基因遗传的无限恐惧。狗跟主人的关系,或许永远不会成为狗类自发讨论的生存议题,那是狗宇宙观的一个黑洞。一个早已嵌入了人类历史维度的动物驯化史,也必将被狗类铭记。

我从小寄住在外婆家读书,周末回家一次,最后翻越过一个小山坡就到了家,我那条可爱的熊猫狗大老远就能听到我兴冲冲的脚步声。它从小山坡狂奔而下,猛扑上我身子,热乎乎的舌头拼命舔我,大声喘着粗气,迎接我。这种发自肺腑而热切的情感交流仪式,几年如一日。我在人类中找不到相似的情感模式,独一无二的感动。但狗为什么对主人总是表达出这么一副不可思议的比爱情还要浓烈的态度?在已有两万年之久的狗和人类牢不可破的友谊建立之前,期间到底发生过什么?漫长的斗争和无穷的驯化细节,忠诚和背叛,原始的“人工智能”……

对于人来说,有一种流行的社会学观点——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这观点并不见得可靠。但一个人只要养上一条狗,就能把自己轻易地转换成一个“主人”的角色,却是千真万确的。这或许才是一把理解狗性和人性如何通融的钥匙。

在家里,我是狗的第一主人,其次才是父母。我给自己创建了一个“主人”的人设,将一个孩子服从父母的这一憋屈角色从家庭结构中解放了出来,成为了动物的权威和支配者。许多成人都认为养宠物可以培养一个孩子的爱心和善良。这显然是一种误解。

在电影里,游牧民族的孩子在晨曦中凸显于草原地平线的肃穆背影,这是人类景观的影像浪漫化之一。镜头也可以迅速切换到一个狼孩子的脸部和眼神特写,充满着征服和复仇的欲望。草原上,动物和人的现实映照其实更多呈现残酷的生存真相,杀戮和爱并举。但这个被唤醒的人类之爱分出了两根电路,一是动物作为人拥有的财富,二是动物自身扑朔迷离的神性接通了人类的神性。

我养的那条狗,脾气好得要死,从来不凶人,见谁都是热情地摇尾巴。它也从没遭遇过敌人。除了自己发情期的同类情敌,我偶尔见它欺负过野猫。其实它不太符合儿童期我的心理期待。我喜欢的是一条当小偷路过家门口时会叫起来的狗,并幻想着它会去撕咬住一个小偷的衣角或小腿。那时曾看过一本连环画,讲海岛上的一条黑犬如何抓潜伏的国民党特务。而我家又在小海岛上,这更让童年的我浮想翩翩。瞧,为了实现我这份愿望,生活里需要随时能出现一个坏人。

我在铁质锅铲上涂上了一点食物让它使劲舔,据说这能让狗的性格变得凶狠起来。最终,它还是很温顺。作为一个小孩,幻想不借助生物学技术或心理学而将人性之恶顺利转移到动物身上,那是天方夜谭。夜里有人从家门口路过,它从来不吭声,只管睡觉。它显然不是一条理想的看家狗,它不干活。它蜕化成了真正的“宠物”。

那条狗性格也活泼,长大之后,发情期一到,作为一条公狗,那更来劲了,经常跑到附近的菜地上去追逐撒欢,自然招来人骂,当然免不了骂几句给狗主人听。因此母亲不喜欢狗跑出去惹事生非。有一次我周末放学回家,发现狗没来迎接。我失望地走到家,却发现它被一条绳子拴在院子里了,身子又脏又臭。它可怜巴巴地望着我,呜咽着,拼命摇尾巴,蹬着双腿扑上来,激动得喷洒尿液。我心头顿时涌起了一种复杂的情绪(包括对父母略微的恨意),简直无言以表。作为狗主人,我产生了一种挫败感,觉得自己没能保护好它。我将它搂在怀里流下了眼泪。

又一个周末,我放学回到家,发现狗不在。我到处去找。在半路上碰到了奶奶。老人家说,前两天来了一个亲戚,他带了一行全都穿喇叭裤的朋友来玩,一人骑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他们看见了狗,说这狗怎么这么肥壮,馋了,家里就我一人,拦都拦不住,这狗脾气太好,平时谁都可以摸一下的,这回它也不知道逃生,阿弥陀佛,这帮畜生就将狗活活打死了吃了。

 
 

- 方闲海专栏 -

 

方闲海,1971年11月出生于浙江舟山。诗人,艺术家,出版有个人诗集《今天已死》,黑哨诗歌出版计划主编。现居杭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VOGUETOP第一时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26159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18 vogue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时尚网
苏ICP备18034874号-1